在西道门三巨头中宫甫一派与纳瓦特尔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军队中影响力极大;澹台震霄一派与诺赫佩腾的祭司们关系密切与其背后的古神势力交好;皇甫家族则与塔万廷皇室来往密切皇甫昭就是太子的老师塔万廷皇室一边改信了库库尔坎又一边接受道门的理念相信世间存在看不见的“道”并学习儒门的经典文章。 这就是塔万廷的复杂形势远比道门的三大道统更为复杂最起码三大道统在信仰上没有分歧大家都认可太上道祖和玄圣只是权力上存在分歧。或者说祖宗是谁没有任何疑问法统传承也没有任何疑问只是在谁做大掌教的问题上比较有分歧。
反观塔万廷这边祖宗就不是一个祖宗法统传承也全靠西道门强行缝合根本就是一笔乱账。倒不如全部推倒重来干脆全都改信道门反而干净。
这也是李家三代人的主张由西道门取代库库尔坎等古神西道门再回归道门将塔万廷纳入到道门体系之下就如苇原国、大虞国一样。甚至考虑到塔万廷的体量和地理位置可以不进入大玄朝廷的朝贡体系。…
只是如此一来道门就会失去道德大义的名分未行圣廷之事却有圣廷之实只是吃相比圣廷更好看。所以道门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只应合作要和谐发展而不应行征服之举为日后埋下祸患。
这一派的理由也很现实关键就是塔万廷太远隔着万里重洋治理难度直线上升就算归顺了道门道门鼎盛时不会如何可一旦道门衰落他们是不能共患难的山高皇帝远必然会脱离道门体系自立门户反而会成为婆罗洲和凤麟洲的榜样起一个坏头这就是祸患。
关于这一点两派人多次交锋。
李家为首的派系认为中原的广大疆域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祖先们一点点拓展而来我们不过是重复祖先们的事业罢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果我们能拿下南大陆那么再过二百年道门也能如日中天。二百年的时间足够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了我们不是只会杀人的圣廷蛮夷教化之引导之内圣而外王。
反对的派系认为疆域大小与治理能力、交通水平息息相关存在上限。
一朝之初吏治清明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只因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渐渐好转了也就渐渐怠惰了少数变为多数继而怠惰成风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难以补救。又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到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形势便复杂起来了。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只是一味做大饼而忽视了内部的问题更大的大饼只会加速腐化和堕落当年的金帐汗国又如何?最终还不是分崩离析?这就是前车之鉴。二百年的道门在清明奋进之初尚且无法完全、彻底同化从大齐时代就开始向中原学习的凤麟洲又如何敢说二百年后的道门如何?
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又因为大敌在侧圣廷内讧的前车之鉴不远不好自家先行内斗所以这个问题就被搁置。道门内部的共识是等到赶走了圣廷或者西道门真正回归了道门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不迟。
当然如果塔万廷主动要求进入道门体系不损道德大义不为日后留下隐患。道门也不会拒绝可以封库库尔坎一个真君享受香火也是道门神灵大家都好。
不过道门内部对于塔万廷的态度也进一步加剧了塔万廷内部的复杂形势。
因为道门的态度塔万廷和西道门内部又衍生出两派观点。
一派主张全面拥抱道门成为道门体系下的一分子西道门方面表现为愿意回归道门。另一派主张保持自主独立性与道门只是朋友关系西道门方面表现为不愿意彻底回归道门保持现状。
这两派人的成分不好以简单的所属帝国或者家族来区分。就拿宫家和澹台家来说双方在权力划分上泾渭分明可在一些意见想法上可能就没有家族的界限了一部分宫家成员和一部分澹台家成员认为要回归道门另一部分宫家成员和另一部分澹台家成员则认为要保持现状。
这才是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键道门那边还没有一个明确态度。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齐玄素想要居中调和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本章完)